北京大学李婷婷研究员、清华大学汪小我教授做客第36期求真讲坛
发布时间 :2023-12-18  阅读次数 :266

12月15日下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李婷婷研究员和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汪小我教授应邀做客第36期求真讲坛。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生命学科相关院系的教师、博士后、研究生40余人参会。讲坛由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生物信息与生物统计学系副系主任李婧教授主持。

李婷婷研究员做题为《人工智能驱动的生物分子相分离研究》的主题报告,聚焦细胞内相分离驱动形成的无膜细胞器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的应用。报告主要介绍了相分离蛋白预测方法及其在药物靶标发现及干预方向的应用,包括整合多模态特征的相分离蛋白工具PhaSePred,及靶向异常相分离小分子药物计算筛选方法DropScan。

汪小我教授做题为《转录调控序列的模式解析与逆向设计》的主题报告,介绍了其团队近年来的工作。汪小我教授团队尝试利用人工智能强大的归纳与学习能力,通过解析神经网络从海量基因型和表型数据中学习到的模式来挖掘可理解的结构化知识,进而构建知识数据融合的生成式AI模型,尝试按照功能需求来生成人工的基因调控序列,并结合高通量合成生物技术对人工设计的基因调控序列进行测试,评估模型设计结果,通过在物理-虚拟-物理世界的循环迭代,加深对基因调控规律的认识,并获得按需定制的全新基因调控序列。

提问环节,李婷婷研究员就不同相分离类型中强弱变化对致病性的影响规律等问题与参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讨论,汪小我教授就基因调控元件设计中面临的小样本等问题与参会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讨论。

讲座结束后,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院长张晓君向两位嘉宾颁发了第36期求真讲坛演讲牌。

 

 

本期嘉宾介绍:

李婷婷,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主要从事生物分子相分离的智能解析与应用研究,发展了系列相分离计算分析方法,从相分离角度识别药物靶标及候选药物,以通讯作者(含共同)在PNAS、Nature Chemical Biology、Genome Biology等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两项,担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委员、中国自动化学会智能健康与生物信息专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生物信息学专委会委员、生物物理学会生物大分子相分离与相变分会委员等。

汪小我,博士,清华大学自动化系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分别于2003年和2008年在清华大学获学士和博士学位,并曾赴美国冷泉港实验室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曾获全国百篇优博奖、中国自动化学会青年科学家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2)等,担任中国生物工程学会青工委首创主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生物信息学与人工生命专委会副主任等。主要从事生物信息学与计算合成生物学研究,研究兴趣包括基因组大数据挖掘、基因调控网络建模、人工基因调控元件的智能化设计等。提出了基因调控序列的AI生成式设计模型,实现了全新人工基因调控序列的逆向设计;提出了调控序列模式特征的智能提取方法,实现从神经网络黑盒中发现调控序列语法规则;开发了DEGseq等基因组学数据分析方法和软件工具,被国际同行广泛使用。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他引6000余次,成果入选Nucleic Acids Research期刊突破性论文,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优秀青年论文奖等。